筆者是利物浦逾三十年的忠實球迷,中學時代見証過魯殊、比士利及班尼斯無堅不摧的攻擊鐵三角。可是,近二十年,亦領略家道中落的足球豪門如何在曼聯如日中天雄霸球壇的日子中斯人獨憔悴。1999年曼聯為衝擊三冠王而上下忙碌之際,利物浦卻兩星期沒有賽事,竟要到瑞士小鎮操練。種種冷嘲熱諷,利迷的傷感不知多少次只能隱藏心裏。漸漸地,利迷之間已學懂自嘲,然後以一句You ‘ll never walk alone解窘。
儘管利物浦近二十年處於積弱局面,但球隊中其實不乏超級球星:科拿、麥馬拿文、奧雲、謝拉特、比阿朗素及托利斯。這些球星到了別隊都絕對能夠獨當一面,發熱發光,然而,為何在身在利物浦隊中便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呢?
面對這種困境,絕大部份利迷都知道,這絕不是球隊的實力問題,而是球隊的管理出現問題。由90年代開始,利物浦的領隊不是不能為球隊取得勝利,從伊雲斯(Roy Evans)年代的悅目打法,到侯利亞(Gérard Houllier)的穩守突擊,都為球隊贏得過錦標,但是不能持續長久,這種打法只是暫時性的,或許能造成靈光一閃的現象,卻不能永恒,要演變為一種「利物浦風格」才是王道。(Form is
Temporary, Class is Permanent)上世紀80年代,利物浦厲害之處就是每個球員都分工清晰,絕不容許存在個人主義。因此,就算其中一員受傷,取代的後備球員都能即時產生效用。而且,當時每位球員都同時能適應幾種戰術,當球隊處於劣勢時,領隊可以隨時調動球員,改變戰術,從而扭轉形勢。
可是,由90年代開始,歷任領隊似未把這套「利物浦風格」貫徹下去。最接近的領隊是賓尼迪斯(Rafa Benitez),在2008-09年度,球隊攻守俱備,成績終有突破,卻又只欠4分而屈居在當屆強勢的曼聯之下。球迷以為這是球隊一個邁向成功的起步點,可惜,其後領隊賓尼迪斯與利物浦高層意見相左,結果掛冠而去,繼任人鶴臣(Roy Hodgson)欠缺管理水平,戰術落後,令利物浦一度跌至聯賽榜末。當大家都沮喪不已之際,大帝杜格利殊(King Kenny)出山打救利物浦,他在球會中的聲望很高,本可藉此振奮士氣,但他買人著重英籍,在「英人政策」下再一次走錯方向,導致一年後要黯然下台。
以上所述,只想指出一點,高層的眼光和領隊的管理是球會能否邁向成功的關鍵。羅渣士去年接任利物浦領隊一職,球迷都半信半疑,甚至在球賽處於劣勢時,質疑其排陣和換人的決定,並且嘲諷他只能當中型班領隊。他沒有回應這些荒謬的意見,只繼續按他的藍圖重建球隊。
對戰熱刺後,只剩餘六戰,其中要主場與競爭對手車路士和曼城爭逐,任務艱巨。重登榜首後,他沒有被勝利沖昏頭腦,他只輕輕表示:「我知道球迷心目中的夢想是再拿冠軍,但這不是我的想法,目前最重要是做好份內事,繼續爭取贏波。」他太了解這支球隊的往績了,有數年看球經驗的球迷都流傳「若要生活好,咪掂利物浦」,利物浦彷彿是「海鮮波」的代名詞。儘管球隊稍稍領先,亦不可掉以輕心,因為足球世界是甚麼都有可能的,兩年前曼城最一分鐘稱王的事情可以在今年再發生一次,更何況球會過去背負着一段沉重的歷史,每一個身披「紅軍」戰衣的球員除了滿身榮耀之外,還有那一身壓力。因此,減壓才是成功的關鍵。也許,領隊曉得要頂住壓力的其中一種方法便是轉移視線,低調行事。他的務實手法絕對贏得球迷尊敬。
有些領隊輸波最愛找藉口,不是埋怨球證錯判,便是埋怨比賽安排,甚至會將責任推到員身上。車路士領隊摩連奴最愛前面的做法;而曼聯領隊莫耶斯則經常用後面的說法。兩種做法都只是障眼法,目的是把責任卸得一乾二淨,前者還可以說是為球員減壓,後者則明顯地指責球員未有做好本份。無論如何,領隊在比賽後的說法,經常被傳媒解讀,亦令球隊士氣受到影響。這一年間,羅渣士選擇了實話實說,表現好的場次,他會力讚球員,表現不佳的時候,全隊便要承擔,包括領隊自己。不過,他不是光說不做,而是真的有反省,查找不足。例如,高路托尼(Kolo Toure)連續兩場犯錯,他在傳媒前不會過份斥責該名球員,但是之後,托尼已失去正選,被其他球員取代了。又例如對於令球隊發展正面的,他會大膽嘗試,包括把隊長謝拉特移後,放在四人防線前,把史達寧(Raheem Sterling)放在兩個前鋒後面支援,效果出奇地好,將SAS,變成SSS陣。
羅渣士作為領隊,他沒有經常把「團結」、「齊心」掛在口邊,但是球員、球迷的心,都早向他這邊傾側了。原因是甚麼?就是一樣東西:「領軍能力」。他的領軍能力是多方面的,戰術上,他當上史雲斯(swansea)領隊時,球隊的地面踢法,曾被譽為「英超巴塞」,但是當他想將套tita踢法放在利物浦陣內時,他知道不能一蹴而就,因為球員的打法不能一時三刻說改便改的,於是,他稍稍調整了球隊的踢法,掌握了球隊年輕、快速,直接的特點,決定圍繞着兩名皇牌前鋒蘇亞雷斯(Luis Suarez)和史杜列治(Daniel Sturridge),打造獨特的球隊風格,結果產生了化學作用,球隊的入球數字下半季大躍進,竟超越了以攻力見稱的曼城。
此外,用人方面,由於利物浦本屆失去歐洲賽的資格,吸引不了大牌球員加盟,於是,他大膽起用新人,左後衛法拿根(John Flanagan)和翼鋒史達寧,二人都由預備組提升上一隊,杜格利殊年代已曾出場,可惜上場表現虛怯,曾被球迷狂轟,亦令他們出現了短暫迷失的時期。可是,今年在羅帥靡下,他們的表現都脫胎換骨,如果說羅渣士沒有半分功勞,是如何也說不過去的。加上羅渣士極了解球員的特質,例如上屆表現一直受人詬病的史基圖(Martin Skrtel)和佐敦軒達臣(Jordan Henderson)今屆都有閃亮的演出,前者目前為止的入球數字竟比車路士前鋒托利斯(F.Torres)還要多,後者則越踢越有大將之風。這些球員,就像綠葉一樣,襯托出前線兩把尖刀的銳利,亦分擔了他們的入球和助攻的責任。
最後,就是「親和力」。有些領袖,只有威嚴,不苟言笑,你見着他,永遠都不想接近,言行都惹人非議;有些則只懂假裝友善,終日言笑晏晏,為的就是要親近下屬,方便管治。雖然傳媒報道羅渣士的新聞不多,但從隊長謝拉特(Steve Gerrard)不斷讚賞領隊領導有方,更開腔要求高層盡快與羅渣士續約,可見其與球員相處愉快,深得球員歡心。記得上半季有一場賽事,前鋒二人蘇亞雷斯和史杜列治因傳球接應問題,在場上有一點爭拗,羅渣士隨即把史杜列治換下,史離場還深深不忿,拒絕與羅渣士握手。正當球迷擔心這事件會否影響軍心與士氣之際。翌日,羅渣士已走出來為事件降溫,他沒有深責球員,卻指出換人的決定就是針對球員場上的表現。這番說話一經傳媒報道,與此同時,史杜列治亦坦率承錯誤,事件於是圓滿解決。同一性質的事情亦出現在季初,烏拉圭前鋒蘇亞雷斯嚷着離隊。結果,羅渣士一切以球隊為大,球星又如何?他重申球會不會放人,並勒令多口的「阿蘇」要單獨操練數天。這種以球隊為重的前提,顯示出他管理球隊大公無私,不但受到球迷的尊重,球員事後反省,亦學曉個人在整體中絕對是微不足道,「阿蘇」經一事,長一智,人成熟了,球技亦進步了。到頭來,季初坐完「波監」,如猛虎出柙,入球源源不絕,變成球會之褔。最後,領隊把事情轉危為機,在球會的地位亦漸次提高了,一方面受到球員的敬佩,另一方面,亦令球員間變得更團結。
利物浦的神奇隊長謝拉特曾說過:As a team, we win, lose and
draw together!現在的利物浦,正正反映了這句話。其實,他並不是最近球隊順風順水才說這句「口號」,而是當球隊若干年前,處於最低潮時說的,由此証明此話出自肺腑,絕非輸波遮醜布,可見他對球會的忠心,對球迷的尊重。此時此刻,利物浦的球員都團結一致,準備好奮力一擊,而球迷亦翹首以盼,盼望忠心耿耿的神奇隊長,可以首次捧起英超冠軍寶座,亦成為領隊羅渣士重建「紅軍」皇朝的開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