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5日 星期三

大師 (Master)


大師 (Master)

《大師》(master)這部電影很特別,講述精神病人Joaquin Phoenix 與地下教派領袖Philip Hoffman 的一段似真還假的友誼。戲中表面探討了精神病人的復康過程的迂迴曲折,以及與治療期間與治療師的之間的關係。可是,電影實質上是諷刺戰後美國物質生活提升下,人們衍生的戰後空虛與孤獨。那些精神教派在宗教自由的前提下,一時逞現濟世為懷的憐憫之心,一時又開壇講道迷惑眾人,究竟大師的一切道行熟真熟假?我們惟有從男主角Joaquin Phoenix 的視點,嘗試找出答案。

首先,影片開首,寫退伍軍人Joaquin Phoenix在戰爭後期已出現精神空虛,要靠性幻想和酗酒渡日, 回到美國後無所事事,街頭買醉後巧合地跳上大師Philip Hoffman 的船上。於是,二人展開了第一次的治療過程。Joaquin PhoenixPhilip Hoffman ,一個是潦倒病人;一個是富有學者,可是,兩人卻在治療的過程中異常投契,並成為朋友。對比起那些官腔的心理測驗,Joaquin Phoenix認為真的調整了自己的心態。值得一提是,Joaquin Phoenix在電影中不住在提煉及調校其特別飲料,每次飲者一口氣飲下,都會露出奇怪的表情。

其次,踏入電影中段,大師Philip Hoffman 如常四處講道,宣揚其一套「前世」與「今生」的思想。其中一幕,大師正正滔滔不絕地發表議論之際,冷不防給人質疑其理論,大師嘗試解答,那人咄咄咄逼人,最後,大師給激得無路可退,惟有直接以咆哮回應。一切被病人Joaquin Phoenix 看在眼裏。他竟替大師出氣,揪出那人痛打一番。電影至此,帶出一個問題:究竟大師與病人是甚麼關係?是真正朋友?定是教主教徒,還是只是商業伙伴?要回答這個問題,首要了解大師是何許人也。

Philip Hoffman 飾演的教派宣揚前世、輪迴,又推崇催眠,行為治療等方法。從表面看,他的學說與普通宗教無異。然而,觀乎他在片中的一舉手一投足,皆展現領袖的魅力。可是,正當他在一班信眾面前侃侃而談時,導演巧妙地安排了前述那宴會中的男人和警察上門抓人作突擊武器,戳破了大師表面完美的演說底下的虛空破綻。那男人針對的是大師的理論(學識),那班警員針對的是大師的經濟(金錢),兩者都正面挑戰大師之為大師,最為人景仰的地方。Joaquin Phoenix又一次站在大師身邊,覊留所那場戲,雙方火爆互罵,Joaquin Phoenix踢爆屎塔,Philip Hoffman撕破大師的面具,竭力咆哮,極具震撼力,亦把二人相互牽引角力,又相互依存的微妙關係,可以說,整齣戲前大半段的那種感情的壓抑,到此,方到了臨介點,完完全全釋放了出來。

如果這部電影要破分起承轉合,那麼,Joaquin Phoenix從戰場回來,不情不願地當上攝影師是「起」;他誤打誤撞上了大師的船,隨大師四處講學是「承」,大師在演講時面對的種種挑戰則是「轉」。至於末段,Joaquin Phoenix駕駛著電單車一去不返,若干年後,依然故我,為了Philip Hoffman的一個電話,遠渡重洋到了英國,卻又只留下了幾包香煙,腕拒了大師的邀請,繼續吊兒郎噹下去,其中的諷刺不言而喻:任憑全世界的人繼續吹噓大師如何如何,就是有一個眼前已病入膏肓的人站在他的面前,大師就是勸服不了他留下來。

其實,電影中已留下了很多伏筆,例如Joaquin Phoenix有次在大師演講時悶得發慌,走上前與大師的兒子閒聊,觀眾才驚覺原來當兒子的根本上不信那一套,卻在人前人後極力支持教派。至於大師的妻子,常伴在大師左右,儼如他的幕後軍師。這些枝節,在在說明了大師強橫背後是那麼的不堪一擊,一家人表面親和,內裏卻各懷鬼胎,更顯得Joaquin Phoenix這個精神病人更為正常了。

這部電影沒有高潮迭起的情節鋪墊,又沒有3D畫面大製作,有的只是兩個中年男角在大鬥演技,以及揭示人性在光明與陰暗之間,還存在著許多未知數,正如精神病患者時而正常,時而瘋癲的心理狀況一樣。


20134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